高雄市

重工業基地轉型
實現島國海洋產業

高雄市 高雄市

高雄在日治時代成了重工業基地、經營之神王永慶在此起家,寫下台灣一頁工業發展史。工業讓高雄擁有國際港口,卻讓港都人睡在滿布石化管線的家鄉。現在的高雄正在蛻變,從重工業基地轉變成海洋產業。

作者:呂國禎
Last Updated: 2019.06.20

蔚藍的海水閃耀著粼粼波光,大船穿過高雄第一港口進入高雄港區,依序入眼的是不再只是修船廠、倉庫、吊車,而是珊瑚、大鯨魚、海浪造型的流行音樂中心、港埠旅運中心、展覽館,環繞私人的亞果、嘉信遊艇碼頭,遠處還有正在興建的全台灣最高68層樓的住宅,以及見證台灣工業發展史的王永慶昆仲紀念公園。

新建築一個個落成,代表高雄正在轉型,也代表擋在港灣與市民之間的老舊工廠、石化儲槽正一個個被拆除,海洋與城市逐漸融合為一體。

新的投資與產業進來了。今年7月,15萬噸級郵輪將造訪高雄港,帶來約4000名遊客,為年底完工的港埠旅運中心暖身,未來可停泊兩艘20萬噸的大型郵輪,每年帶來20萬名旅客。

高雄85大樓
高雄正在蛻變,從重工業城市轉型成海洋城市。(王建棟攝)

然而,高雄的志願不是只當郵輪的觀光港口,而是世界級海洋城市、海洋產業。

曾在中山大學任教對高雄再熟悉也不過的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說,高雄港旁的亞洲新灣區,會以商業區開發為主、還會有更多高樓層建築出現、包括觀光飯店。高雄腹地遠勝基隆,有豐富觀光資源、在地產業,有助於高雄推動面向世界的會展經濟。

過去:從日本帝國到王永慶

高雄發展會展經濟吸引人來開會、辦展覽、採購的核心,是佔地600公頃的亞洲新灣區,舊稱戲獅甲,84年前登上台灣經濟發展的舞台。

當時日本帝國改變了原本「農業台灣、工業日本」的政策,在台灣發展軍需工業做為侵略東南亞的南進基地,看上緊鄰高雄港畔的戲獅甲地區,設置全台灣第一個工業區,引進了日本鋁、南日本化學、旭電化、台灣鐵工所等工廠。自此高雄與重工業結下不解之緣,高雄等於重工業。…more

經貿園區總面積約589公頃(約23.5個大安森林公園),規劃文化休閒、倉儲轉運和經貿核心三大專用區。
  • 亮點產業
  •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
  • 商機:核心區為舊高雄港區、戲獅甲工業區改造的亞洲新灣區,投資1300億,發展展覽、觀光、休閒、文創等會展經濟
  • 關鍵推手:高雄市政府、港務公司
  • 世界地位:世界第15大貨櫃港、台灣第一大港與最大港灣城市
  •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發展史
  • 1935年:日本開發戲獅甲工業區。
  • 1966年:台灣在高雄港中島區設立第一個加工區。
  • 1970年代:陸續建設大社、仁武、林園石化工業。
  • 2013年:提出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計劃,重工業、石化業陸續退場。
  • 2019年:港埠旅運中心預計完工;流行音樂中心預計2020年完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