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貨櫃港到郵輪港
再現不眠之都風華
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的基隆港,深深牽動基隆市的命脈。曾因物流而繁華,基隆港現在吞吐的不是貨櫃,而是觀光客,走在街頭驚鴻一瞥如摩天大樓般的郵輪,更成了特色地景。
一下交流道,迎面跳出的大船,就塞滿道路盡頭,眼前雙線道的視角只看得到二分之一的船身,還來不及消化視覺衝擊,基隆市區,就到了。
如果市中心是一個城市的心臟,建港超過百年的基隆港無疑就是輸送養分的主動脈,基隆的繁盛靜寂無不繞著港口轉。
被山跟雨包圍的基隆,唯一向海的港灣,一直以來就是與世界碰頭的門戶。
17世紀西班牙人來了,在和平島建城;19世紀,中英天津條約讓台灣被迫開港,英國海軍發現了雞籠煤礦;1884年,中法戰爭在這打了一戰;1891年,傳說中的雞籠藏金被發現,掀起淘金熱;1895年,日本人在這裡交割台灣;1949年,國民政府撤遷在這裡上岸。
歷史自己撞過來,在台灣頭不斷開展。
1984年,基隆港不僅是全台第一大港,更站上世界第七大貨櫃港。
「我們小時候都知道,週四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,因為貨櫃通關,路上塞著40呎貨櫃的卡車,轟隆轟隆地面都會震動,」在基隆長大的江先生記起當時的盛況。
「過去整個天空晚上都是紫紅色的,非常熱鬧,」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形容,因為國際貨輪來了,得趕快進貨,還有堪稱「台版築地」的崁仔頂漁市,在子夜12點甦醒,基隆就是個不眠之港,忙著裝卸貨物,忙著送往迎來。
國際大船帶來物流、錢流,委託行一間一間地開,賣起美國大兵、貨櫃船員的外國貨,最時髦新鮮的舶來品,只有在基隆才買得到,基隆儼然就是走在國際的最前端。
受到國際化眷顧的基隆,卻也因為全球化,由絢爛歸於平淡。
隨著國人出國觀光旅遊解禁、台灣加入WTO,一波又一波的開放浪潮襲來,舶來品不再稀奇,商港服務費無法再回饋市政府;2009年台北港啟用,不到10年,基隆港的貨物裝卸量已經被超越,港邊一台台橋式起重機沒有業務,只能向上擺,當地民眾只能解嘲在「打鳥」;小孩被灌輸著,趕快離開去台北念書、工作。
當世界加速衝刺,基隆掉了隊,昔日風華褪去,只剩下自殺率最高縣市這樣的陰鬱會沾上邊。
一聲聲郵輪的汽笛響,劃破了凝滯的困局,為基隆帶來新的想像。
郵輪旅遊的風氣吹向亞洲,根據國際郵輪協會(CLIA)統計,近五年亞洲郵輪載客量增加三倍,超過四二六萬人,台灣這個熱帶小島,居然是亞洲第二大客源市場,只少於中國。
熱愛去日韓的台灣人,有了搭郵輪出發的新選擇。「行李不限重、船上娛樂豐富、三到五天來回是最熱門的行程,」公主郵輪台灣分公司行銷總監陳欣德觀察。
由於地利之便,相對靠近日韓的基隆,成為民眾出發的首選,台灣超過九成的郵輪旅客都由此進出。基隆港國際郵輪人次,由2013年的40萬到2018年的94萬,每年還繼續以逾20%的速度快速成長,這也吸引了國際郵輪業者選擇以基隆港作為母港。
根據港務公司統計,2018年停靠基隆港的郵輪艘次達565次,平均天天都有郵輪造訪。「我們現在是打大聯盟的,不是在打小聯盟的,」基隆交通旅遊處處長李綱形容。基隆躍居亞洲第三大郵輪港,超越香港、日本各港口,僅次於上海、新加坡。
貨櫃港口競爭者眾,只要有港有倉庫就行了,郵輪港口的進入門檻則相對高,從服務貨轉成服務人,「要有地接景點,還要有軟體配合,」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劉詩宗說,「服務得更細緻。」畢竟貨不會抱怨,但人可是會哇哇叫的。
一艘郵輪進港,瞬間湧進兩、三千名的旅客,通關速度,行李動線等等安排都是考驗;與船公司協調動線,會隨著潮汐、郵輪大小而有不同的空橋搭設,都不比機場來得簡單。設置美元、日圓都可以兌換的外幣自動兌幣機,預計年中也將啟動的自動護照查驗系統,基隆港想方設法優化旅客出入效率。
老港硬體不如人,軟體服務努力跟上,讓基隆港2017年獲得「亞洲最佳郵輪母港」。
只是母港操作,來來去去七、八成都是台灣人,船一靠岸,遊覽車就把人載走了,除了擁擠的交通,還帶來什麼呢?
「郵輪現在產值是不高,」基隆市長林右昌坦言,「我們其實把郵輪當成一個藥引,帶動基隆其他產業發展。」
「基隆作為國際郵輪母港的趨勢是非常清楚的,」林右昌藉此推動更多公共建設,包括輕軌、西岸會展與旅運大樓、微笑港灣等,都因為郵輪題材有了拓展。
「除了觀光產業,實際上包括船上物資補給、維修等是整個供應鏈的,」李綱說,這些補給不一定是基隆產的,「基隆好就等於台灣好,受惠於哪個都市,我認為都好。」
郵輪把旅人帶來了,基隆拉著大家一起賺。
以公主郵輪為例,2018年在地採購金額達2000萬美元,約6.2億台幣,其中餐飲食材包括台灣的蔬果稻米等等約佔900萬美元,預計2019年單這部份就有機會超過2000萬美元。
「客運的成長比起貨運,外溢效果更大,」劉詩宗解釋,一艘貨輪船員大約2、30人,但一艘郵輪,旅客數2000人起跳,相對應的工作人員將近千人,等於帶來10艘貨輪的消費力。
面港第一排,基隆唯一的星級飯店長榮桂冠,也因為郵輪有了新氣象。「2015年以前,住房率大概都四、五成,現在週末都是滿的,住房率都可以維持到七成五、八成,」長榮桂冠酒店(基隆)總經理孫衍菁觀察,很多郵輪旅客選擇在搭船前,先到基隆住一晚。
對旅客來說,台北101、故宮的吸引力,雖然無可避免,夾在雙北兩大直轄市之間,基隆自成一格長出不同於台北的步調。
咖啡文化是基隆港老早受國際化影響的痕跡,三五步就有一間咖啡廳,「你可以在咖啡店吃大腸羹,很融合,」基隆市議員張之豪描述了基隆的性格,夠台也夠潮,毫不違和。
過去基隆港把世界帶到了基隆面前,如今郵輪又把基隆重新拉到世人面前。
吞吐過歷史,裝卸了大江大海,郵輪帶著基隆尋找新航道。